行業動態
盡管當前有不少藥材漲價,但是,整體市場行情仍在震蕩調整中。生產過剩、藥監部門飛檢、生產企業停業整頓,不合格飲片退貨等等問題,令藥商很是頭疼。藥商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,怎樣才能擺脫這些困境。
生產的盲目性造成多數家種藥材供大于求,也是導致一些藥材價低的原因之一。面對中藥材生產過剩,藥商要理性對待,有些藥材價格剛進入低價,有的藥商就急于買貨,以此拉升了價格,這樣不利于藥材生產的調減。希望廣大藥商不要見低價藥材就積極購買,讓其在低價多運行一段時間。只有種植面積真正調減了,藥商才少有后顧之憂。
面對藥材生產過剩,僅僅調減生產還是不夠的。如何把過剩的藥材消化出去?拓寬中藥材用途,增加藥材需求是擺脫困境的又一途徑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保健。眾所周知,多數中藥材具有藥食兩用的功效,把更多的藥材從藥用轉化到食用領域,如此可大大增加藥材用量。為何多年來枸杞價格居高難下,就是食用人群越來越多。一些治療心腦血管疾病、清熱解毒類藥材都可走進食用領域。相信,不久的將來,將會有更多的中藥材作為食用,走進尋常百姓家。如此,中藥材的銷量便會成倍增加,其價格也會逐漸向好。
近兩年不斷有消息傳出,藥廠退貨的越來越多。為何退貨?藥材質量不合格是主要因素。影響藥材質量因素是多方面的,首先要從種植源頭抓起。從種植、管理、采收,到產地初加工等,都需要嚴格規范,不為提高單產產量而過量施用化肥,不為防治病蟲害而過量噴施農藥,不為趕行情而提前采收,或因行情不好而推遲采收時間。一些藥材生產企業也要嚴把質量關,把不合格的藥材拒之門外。
對硫磺、農殘、重金屬、灰分超標的藥材,要嚴格執行2015年{{藥典}}標準。這就要求改變傳統的采收加工模式,為保證藥材有效含量,就要適時采收,比如:“二月茵陳三月蒿,四月茵陳當柴燒”。茵陳就要在2月采收,過了季節就不用采集了。初加工時使用硫磺熏,為避免硫磺超標,就要改用炕房直接烘干。在儲藏過程中,也要避免使用硫磺,如今,有不少藥商把藥材放在冷庫里儲藏。這些舉措,都有效地提高了藥材質量。
中藥材不是賣不出去,而是,質量有問題的不好賣,質量合格的藥材仍是一路暢銷。當前中藥材價格低落,不僅僅是生產過剩的問題,提高藥材質量才是當務之急,也是長遠發展趨勢。
對中醫藥事業而言,今年春天還未來臨已覺春江水暖。春節過后首個工作日,國務院常務會討論通過{{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(2016-2030年)}},隨后全文發布,這是指導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綱領,彰顯中醫藥在國家戰略中地位的大幅提升,更可謂當下中醫藥振興發展的國家方略。
到2020年,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,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%以上;到2030年,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,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國醫大師、萬名中醫名師、百萬名中醫師、千萬職業技能人員組成的中醫藥人才隊伍。
這一政策的出臺,對中醫藥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。中藥材前景依然光明,而且大有可為。這也將促使中藥材市場早一天走出困境,逐漸走向復蘇。